2024高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届高三考生可谓“学途多舛”,从2019年疫情开始至今,反反复复基本波及了全国大多省市,也正好覆盖了这一届高三考生的三年,线上打卡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伴随而来的除了视力的下降,老师和家长也对线上学习的效果也表示担忧。随着高三一诊考试的结束,自律性较差的孩子受线上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未来的40余天只能是迎头赶上,临阵磨枪。成绩固然是高考录取的决定因素,同时志愿报考也同样重要,今天就对高考中的几个“雷区”做一梳理,各位考生家长可以做为参考。 预测:充分考虑三年疫情对孩子整体影响的现实情况,2024年高考在题目设置上难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高考录取始终还是遵循按分按名次录取的原则,试题难度的降低对平时排名中高水平的学生是一个优势,可以激发一定潜力,希望同学们抓住最后的冲刺机会,一刻不要松懈!
预测:充分考虑三年疫情对孩子整体影响的现实情况,2024年高考在题目设置上难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高考录取始终还是遵循按分按名次录取的原则,试题难度的降低对平时排名中高水平的学生是一个优势,可以激发一定潜力,希望同学们抓住最后的冲刺机会,一刻不要松懈!
误区一:心有所向,兼听不一定则明
每逢高考前后身边都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报考“专家”,每个专家的背后有其目的指向。首先需要注意一些受利益驱动的无良人员,往往会打着有内部指标的幌子行骗,或者高价推销报考课程(以军警类和艺术类院校为主)请家长考生擦亮眼睛;其次不同工作场景下的老师会偏离客观性(高中老师会更加侧重于升学,高校老师会更加侧重于专业和就业,社会层面的老师更多会考虑孩子“钱途”);虽说兼听则明,但核心还是要结合考生的高考成绩省市排名,孩子兴趣,未来就业方向或领域。
误区二:图名不图实,凤尾思想
名牌大学的专业并非都是名牌,大学是给自己孩子上的,不是在上给别人看!在创建综合大学的潮流下,其实每所院校都有其特色和强势专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下还是要优先考虑专业因素;第二学院并非比大学差,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学院无论从立校之本和专业定位都好于其他“大学”,比如改名前的南京审计,上海海关,中青政等院校,切记选择大于奋斗;不要放弃任何一次被录取的机会,在正式一批录取前有提前批(军警,强基,专项,定向),提前批院校相对比较优质,只要条件符合就值得去尝试
误区三:不要以“再战一年”为志愿报考做保底
有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存在捡漏或最终高考成绩与平时略有差异,选择以复读保底这种高填高报志愿的方式,风险较大。不可否认,当下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会提到第一学历第一专业,但这只是部分,复读一年的压力和风险远高于通过大三大四努力去考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高很多;再者要重视第二志愿的报考,尤其在各线以上15分范围内的考生,要注意认真填写第二志愿的院校和等专业,退而求其次也是一种选择。
误区四:官方为准,切莫听信小道消息
高考前各省市教育考试院都会给每个考生发放各院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和招考计划(学制,学费,专业培养外语要求,身体条件,性别等)还会对部分院校做一介绍,只要手册上没有的院校即代表该地没有招生计划或为无办学资质的“野鸡”大学,各位考生在获取资料的时要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在对目标院校进行了解时主要通过浏览官网的形式,必要时可以直接拨打该院校招生办电话(专业所涉及的校区,是否有少数民族宿舍和餐饮,周边交通等)
误区五:志愿间无梯度,专业间无层次
志愿报考改革后实行的大平行志愿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落榜风险,在考虑志愿梯度问题时,建议横向上以专业为线选定若干院校,纵向上院校选定要有一定梯度,不能清一色的双一流或各省市重点建设,院校要有一定级差。同时对于专业的冷热问题,专业的冷热是基于在某个阶段的就业形势而言,就业形势的好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经过至少4年的学习期后就业冷热专业会发生一定变化,所以冷热专业是相对的,并无好坏之分。在专业报考上层差要格外明显以确保录取(勾选服从调剂),这里面有些曲线路线,比如大部分院校可以辅修双专业,部分院校可以在大一下申请调整专业!(近几年趋势理工科土木类就业会有一些影响,房地产行业及一二建证书不值钱就能看出端倪,大数据,交建,环境修复,精密机械,新媒体配套,大健康,精算,农业农村水电等都处于热度期;文科类金融,投资学,小语种,社会服务等)
误区六:抓大放小,捡芝麻丢西瓜
这里要着重强调考生和家长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选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自己有限认知去定义专业。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官网会公布,其中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就业岗位,主干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学时,实习实训方式和目标,专业其他条件等)。对专业的喜欢和爱上是有区别的,相同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也会有差异,后期就会反应到就业上去,建议在报考专业时认真做一些解读或有条件的去征询已入校校友或有高校从教的老师。
误区七:历年分数只是参考并非标准
院校最终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整体报考该院校的学生人数和各省市高考整体成绩的决定,是一个动态自然形成的过程,也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如果非要确定一个标准,就是结合三年该院校专业历年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取个均值、历年分数线对应的考生名次为标准。除全省前100名,大部分考生基本做不到一分不浪费地被自己心仪院校录取! 志愿报考固然重要,但也不需要过多的去花费精力甚至财力,家长只需在考前考后适当的下点功夫,为孩子做一些前期资料信息筛选选取,让孩子更多把精力花在学习上,提前预祝各位考生在2024年高考中金榜题名!
志愿报考固然重要,但也不需要过多的去花费精力甚至财力,家长只需在考前考后适当的下点功夫,为孩子做一些前期资料信息筛选选取,让孩子更多把精力花在学习上,提前预祝各位考生在2024年高考中金榜题名!

